以下是关于抗癫痫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及选择指南的详细介绍: ### 抗癫痫药物的种类 - **传统抗癫痫药物**: - **苯妥英钠**: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尤其适用于局灶性发作和继发的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但对全面性发作疗效差,通常禁用于全面性发作,也不适用于婴幼儿时期的癫痫性脑病,目前主要用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或局灶性发作持续状态. - **卡马西平**:是治疗局灶性发作的主要用药,不管是否继发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卡马西平是所有类型局灶性发作的首选用药,但对一些全面性癫痫无效,甚至会导致发作加重,如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等. - **丙戊酸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癫痫和癫痫发作,是广谱抗癫痫药之一,尤其是对于各种全身性癫痫发作效果较好,但对局灶性发作的疗效比卡马西平和其他新的抗癫痫药弱. - **苯巴比妥**:除失神发作外,对各种类型的癫痫都有效果,曾是广泛使用的抗癫痫药,目前主要用于新生儿癫痫、热性惊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等. - **乙琥胺**:主要用于癫痫失神小发作. - **新型抗癫痫药物**: - **拉莫三嗪**: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适用于除肌阵挛以外的所有类型癫痫发作,和丙戊酸钠联用时疗效较好. - **托吡酯**:是一种有效且广谱的抗癫痫药,对局灶性发作疗效很好,也被推荐用于治疗各种难治性脑病,但不良反应较明显,限制了其在儿童中的使用. - **奥卡西平**:作为一线用于成人或4岁以上儿童所有的局灶性发作,其副作用与卡马西平相似,但皮疹发生率较低,神经毒性也较卡马西平低,且不产生肝酶诱导作用. - **左乙拉西坦**:适用于各年龄人群,所有类型的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自发性或继发性癫痫综合征,是局灶性发作联合用药的首选药物,在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和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治疗中可作为替代丙戊酸钠的备选药物. - **加巴喷丁**:常作为辅助用药,用于部分性发作和继发全身性发作的治疗. - **其他抗癫痫药物**:如氨己烯酸、噻加宾等,也可用于特定类型癫痫的治疗. ###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 - **钠通道阻断剂**: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减少钠离子进入神经元,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止神经元异常放电的产生和传播。代表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奥卡西平等. - **钾通道阻断剂**:抑制钾离子通道的活性,使钾离子外流减少,神经元细胞膜去极化时间延长,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发挥抗癫痫作用。如托吡酯、加巴喷丁、氨己烯酸等. - **GABA能调节剂**: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这类药物通过增强GABA能神经元的活性,促进GABA的释放或延长其作用时间,增加氯离子内流,使神经元超极化,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例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氯硝西泮等. -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受体过度激活会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该类药物通过拮抗谷氨酸受体,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预防癫痫发作。如拉考沙胺、吡仑帕奈等. - **多通道调节剂**:同时作用于钠、钾、钙等多种离子通道,对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行综合调节,从而达到抗癫痫的效果。左乙拉西坦、非尔氨酯等属于此类药物. ### 抗癫痫药物的选择指南 - **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药** : - **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首选丙戊酸钠,也可选用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 - **失神小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其次可选择乙琥胺、氯硝西泮、硝西泮等。 - **单纯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还可选用苯巴比妥等。 - **复杂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其次为扑痫酮、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 **肌阵挛性发作**:首选硝西泮,也可选用氯硝西泮、地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 - **原发性新生儿癫痫**:首选苯巴比妥,也可选用苯妥英钠。 - **婴儿痉挛症**: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还可选用丙戊酸钠、硝西泮、苯巴比妥等。 - **儿童良性癫痫**:首选丙戊酸钠,也可选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 **考虑患者的个体因素** : - **年龄**:小儿对某些药物代谢快,但有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或对认知产生障碍,故需谨慎使用;老人代谢慢、耐受差,合并多种疾病时,服用的多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机会多,容易影响药物的有效治疗浓度。 - **性别**:青年女性患者要考虑药物对美容、妊娠、胎儿等方面的影响,如丙戊酸钠可能导致致畸作用,使用时需特别注意。 - **其他健康状况**:患者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也会影响药物的选择,因为有些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 **单药治疗与联合用药**:单一用药可使80%~85%的癫痫患者发作完全控制,应尽量先采用单药治疗,自小剂量开始服用,根据病情逐渐增加药量至能控制发作而又不产生毒性反应。当单药达到最大耐受量而无效时,可考虑合并用药,但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降低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 **药物副作用**:不同的抗癫痫药物有不同的副作用,在选择药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对副作用的耐受程度。例如,卡马西平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头痛、复视、皮疹等;丙戊酸钠可能引起激素变化、体重增加、致畸作用及肝功能异常等;托吡酯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肾结石等.
《抗癫痫药物:种类、作用机制及选择指南》
时间:2024-11-26 浏览:2404
以下是关于抗癫痫药物的种类、作用机制及选择指南的详细介绍: ### 抗癫痫药物的种类 - **传统抗癫痫药物**: - **苯妥英钠**: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尤其适用于局灶性发作和继发的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但对全面性发作疗效差,通常禁用于全面性发作,也不适用于婴幼儿时期的癫痫性脑病,目前主要用于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或局灶性发作持续状态. - **卡马西平**:是治疗局灶性发作的主要用药,不管是否继发全身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卡马西平是所有类型局灶性发作的首选用药,但对一些全面性癫痫无效,甚至会导致发作加重,如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等. - **丙戊酸钠**:几乎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癫痫和癫痫发作,是广谱抗癫痫药之一,尤其是对于各种全身性癫痫发作效果较好,但对局灶性发作的疗效比卡马西平和其他新的抗癫痫药弱. - **苯巴比妥**:除失神发作外,对各种类型的癫痫都有效果,曾是广泛使用的抗癫痫药,目前主要用于新生儿癫痫、热性惊厥、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等. - **乙琥胺**:主要用于癫痫失神小发作. - **新型抗癫痫药物**: - **拉莫三嗪**:是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适用于除肌阵挛以外的所有类型癫痫发作,和丙戊酸钠联用时疗效较好. - **托吡酯**:是一种有效且广谱的抗癫痫药,对局灶性发作疗效很好,也被推荐用于治疗各种难治性脑病,但不良反应较明显,限制了其在儿童中的使用. - **奥卡西平**:作为一线用于成人或4岁以上儿童所有的局灶性发作,其副作用与卡马西平相似,但皮疹发生率较低,神经毒性也较卡马西平低,且不产生肝酶诱导作用. - **左乙拉西坦**:适用于各年龄人群,所有类型的局灶性发作、全面性发作、自发性或继发性癫痫综合征,是局灶性发作联合用药的首选药物,在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和特发性全面性癫痫治疗中可作为替代丙戊酸钠的备选药物. - **加巴喷丁**:常作为辅助用药,用于部分性发作和继发全身性发作的治疗. - **其他抗癫痫药物**:如氨己烯酸、噻加宾等,也可用于特定类型癫痫的治疗. ### 抗癫痫药物的作用机制 - **钠通道阻断剂**:通过抑制钠离子通道的活性,减少钠离子进入神经元,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阻止神经元异常放电的产生和传播。代表药物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奥卡西平等. - **钾通道阻断剂**:抑制钾离子通道的活性,使钾离子外流减少,神经元细胞膜去极化时间延长,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而发挥抗癫痫作用。如托吡酯、加巴喷丁、氨己烯酸等. - **GABA能调节剂**:GABA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这类药物通过增强GABA能神经元的活性,促进GABA的释放或延长其作用时间,增加氯离子内流,使神经元超极化,从而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例如丙戊酸钠、苯巴比妥、氯硝西泮等. -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兴奋性氨基酸如谷氨酸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其受体过度激活会导致神经元过度兴奋。该类药物通过拮抗谷氨酸受体,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作用,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预防癫痫发作。如拉考沙胺、吡仑帕奈等. - **多通道调节剂**:同时作用于钠、钾、钙等多种离子通道,对神经元的兴奋性进行综合调节,从而达到抗癫痫的效果。左乙拉西坦、非尔氨酯等属于此类药物. ### 抗癫痫药物的选择指南 - **根据癫痫发作类型选药** : - **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首选丙戊酸钠,也可选用地西泮、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卡马西平等。 - **失神小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其次可选择乙琥胺、氯硝西泮、硝西泮等。 - **单纯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还可选用苯巴比妥等。 - **复杂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其次为扑痫酮、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 **肌阵挛性发作**:首选硝西泮,也可选用氯硝西泮、地西泮、苯巴比妥、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 - **原发性新生儿癫痫**:首选苯巴比妥,也可选用苯妥英钠。 - **婴儿痉挛症**:首选肾上腺皮质激素,还可选用丙戊酸钠、硝西泮、苯巴比妥等。 - **儿童良性癫痫**:首选丙戊酸钠,也可选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 - **考虑患者的个体因素** : - **年龄**:小儿对某些药物代谢快,但有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或对认知产生障碍,故需谨慎使用;老人代谢慢、耐受差,合并多种疾病时,服用的多种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机会多,容易影响药物的有效治疗浓度。 - **性别**:青年女性患者要考虑药物对美容、妊娠、胎儿等方面的影响,如丙戊酸钠可能导致致畸作用,使用时需特别注意。 - **其他健康状况**:患者是否合并有其他疾病,如肝肾功能不全等,也会影响药物的选择,因为有些抗癫痫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 **单药治疗与联合用药**:单一用药可使80%~85%的癫痫患者发作完全控制,应尽量先采用单药治疗,自小剂量开始服用,根据病情逐渐增加药量至能控制发作而又不产生毒性反应。当单药达到最大耐受量而无效时,可考虑合并用药,但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降低疗效或增加不良反应. - **药物副作用**:不同的抗癫痫药物有不同的副作用,在选择药物时需综合考虑患者对副作用的耐受程度。例如,卡马西平常见的副作用有嗜睡、头痛、复视、皮疹等;丙戊酸钠可能引起激素变化、体重增加、致畸作用及肝功能异常等;托吡酯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肾结石等.
上一篇:癫痫手术后的癫痫发作频率会降低吗?
上一篇:不同的抗癫痫药物有哪些不良反应?
预约咨询
咨询医生,一对一解答患者疑问
地址
合肥市瑶海区濉溪东路10号
中国, 安徽
联系方式
电话: 0551-62678120
QQ : 1507199022
联系邮箱
1507199022@qq.com &
1507199022@qq.com
工作时间
上午:8:00-12:00
下午:14:00-17:30
注:本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雷同或侵权,请联系qq:1507199022
【网站地图】 ICP备案:皖ICP备17014246号